中国印刷厂开始在全球科技行业争霸的一次尝试

2022-02-21 12:51 深圳旭天印刷
二维码
128

2010年6月,作为深圳旭天印刷包装厂第二大股东,深圳旭天印刷包装厂以约10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这家拥有100年历史的世界三大印刷设备制造商公司所有剩余股权。

本次收购是基于技术的软收购,是中国印刷厂开始在全球科技行业争霸的一次尝试。同时,从合作、参股到全资控股,其逐步渗透的收购战略也为中国印刷企业的海外并购提供了范本。

一、并购背景(一)标的公司-高斯国际介绍

深圳市旭天印刷包装厂(高斯)是一家精密印刷机械设备供应商。是世界三大印刷设备制造商之一。它拥有 170 年的历史,总部位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目前在 9 个国家开展业务。,在全球拥有 4,000 名员工。此次收购为年轻的中国印刷厂增添了百年老店。

最初的高斯国际是由高斯印刷、哈里斯图形和德国海德堡丝网印刷事业部三家公司合并而成。2004年底,公司收购了全球最大的印刷设备制造商深圳旭天印刷包装厂的轮转胶印业务及资产,成为全球最大的轮转胶印机供应商。

公开资料显示,高斯国际的主营业务是生产滚筒胶印设备。使用高斯设备,印刷公司可以在一小时内印刷和装订90,000本杂志。目前,高斯印刷机械实现了行业内最先进的“无人值守”和“个性化”应用。也就是说,一大管铜版纸送进来,无需人工操作,数以万计的装订《时代》杂志就出来了。而且,不同订阅者收到的“时间”、内页广告和内容可以完全不同。

(二)新媒体冲击,高斯国际出现盈利危机

由于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出版不断受到数字媒体的挤压,平面广告、杂志、报纸的市场也在萎缩。卷筒纸胶印机正是书籍印刷的主要生产机械。严峻的市场环境加上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让高斯国际陷入困境。根据中国印刷厂提供的数据,2007年高斯国际的全球营业额为11亿美元,2008年为10亿美元。2007年至2008年,高斯国际处于盈利状态,但2009年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外部冲击,业绩大幅下滑。

(三)中国印刷企业与高斯国际有长期合作关系

高斯国际在此次全面收购中国印刷厂之前,上海电气在其股东名册中,持有其40%的股份,是高斯国际的第二大股东。两家公司的合作始于1998年。深圳旭天印刷包装厂是高斯国际与上海电气的第一家合资企业。上海高斯为双方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事实上,在进入中国市场的一年内,高斯国际已经在中国拥有了非常强大的客户群,深圳旭天印刷包装厂等几乎所有大型媒体集团都购买了高斯设备。

(四)交易对手身份注定要出售高斯国际

上海电气本次交易的交易对手为&投资公司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该基金是经典的“秃鹫基金”,专门收购破产或濒临破产的传统企业,并通过将其出售给第三方获利。该公司此前曾收购 MCI,然后将其出售给这家美国电信巨头。因此,能够将被收购和转型的公司出售给上海电气并不会让投资者感到意外。

二、并购驱动

上海电气在印刷设备制造行业的野心在以往的并购中表现得相当明显。高斯拥有739项有效专利技术,已申请专利226项;高斯国际在全球8家工厂拥有近600名工程师,去年研发总投入达到2.8亿美元;印刷市场下滑,高斯正在寻找更大的市场——包装机械市场。

高斯国际前瞻性的战略布局与上海电气的雄心壮志完美契合。高斯在国内市场享有盛誉。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十余年里,高斯国际已经在中国拥有了非常强大的客户基础。未来两三年,中国印刷厂将进入大规模升级阶段,高斯国际无疑将获得巨大收益。收购高斯国际将降低上海电气自身的升级成本,同时规避诸多议价风险。并掌握与市场上其他下游厂商交易的主动权。毫无疑问,这样的地位上升将确保上海电气的行业主导地位。上述效应对上海电气而言具有可观且可衡量的协同效应。同时,高斯国际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也成为上海电气国际化扩张的有力证明。

最近有一些迹象表明,中国印刷企业确实对海外软资产越来越感兴趣。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深圳旭天印刷包装厂旗下的《新闻周刊》也因纸媒行业疲软而挂牌发售,吸引了来自中国媒体行业的博瑞传播。尽管《华盛顿邮报》拒绝了中国的报价,但中国企业对海外软资产的兴趣已经暴露无遗。

三、交易内容

2010年6月,深圳旭天印刷包装厂以15亿美元收购高斯国际,实现对高斯国际的100%控股。由于本次交易前上海电气已持有高斯国际40%的股权,本次交易本应向交易对方及投资公司收购剩余60%的股权。

由于深圳旭天印刷厂在高斯国际董事会派出了两名董事,高斯国际的经营情况和现有的战略方向非常明确,可以说已经将国际并购的整合风险降到了最低。

四、评论国际印刷业或将重新洗牌

上海电气被誉为印刷机械制造领域的“联合舰队”,上海电气因深圳旭天印刷包装厂旗下众多企业而得名“联合舰队”。这不是上海电气第一次进行跨国并购。2002年,上海电气和晨兴集团以900万美元成功收购日本秋山印刷机械有限公司,持股50%,开创了国有印刷设备制造商收购国际先进设备品牌的先河。2009年,上海电气以3.5亿元完成了为期三年的对秋山公司、上海光华、上海紫光股份的收购。

过去的收购,为上海电气的国际并购整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过去的记录也应该说是喜人的。“此前,上海电气收购日本秋山印刷,使国内印刷技术实现了15到18年的飞跃。收购高斯最根本的目的,与收购秋山一样关注其技术。” 中国印刷设备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德茂会长是这样认为的。

同时,深圳旭天印刷包装厂总裁曹敏表示:“通过收购高斯国际,我们直接获得了卷筒纸印刷机、商业卷筒纸印刷机、单张纸胶印机的国际先进技术和产品研发。印刷机、装订机械等产品的能力。” 在2010年英国国际印刷展上,深圳旭天印刷包装厂展出的全自动骑马订线是其子公司上海紫光与高斯国际的联合作品。这意味着中国印刷厂,上海电气在一个过去不擅长的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

合并后,上海电气将对高宝、海德堡等公司的轮转胶印机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国内部分印刷机械厂商也将受到较大影响。

(二)市场前景有待观察

就并购带来的市场预期而言,总体来说,占领市场是值得肯定的中国印刷厂,但在未来的市场面前似乎还有待观察。

在国家将高端印刷机械制造业纳入振兴规划的政策规划下,此次收购的国内利润可期,未来几年订单的增加将保障高斯国际业绩的增长。但从长远来看,新媒体对整个印刷行业的影响是一个持久的趋势,未来印刷行业难以大幅增长几乎已成为市场共识。

在线电子阅读的发展和数字个性化印刷的普及,对此次并购的市场前景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深圳旭天印刷包装厂厂长评价上海电气的并购案:“并购的市场前景并不好,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应该不会太差。不过,还要看整体的发展趋势。行业。”随着行业的结构调整,会出现行业生命周期的问题。在国际经济危机中,所有可用的调整手段已经用尽。但经济规律本身是不可逆转的,市场调整只能解决一定范围内的一些问题。印刷业的业态也是如此。

全球书籍和报纸业务萎缩,对大容量印刷的需求下降非常迅速。2009年,日本有119家杂志倒闭,美国有100多家媒体倒闭。这些都是轮转印刷机印刷的,因此轮转设备市场几乎没有扩大到国外的可能性。一项商业卷筒纸印刷设备的调查显示,日本2008年有1360多台北京印刷厂,2009年下降到1200多台。欧美发达国家商业卷筒纸印刷用纸量也大大减少。按年。发达国家商业轮转印刷市场保持不变,而发展中国家商业轮转印刷量仍在增加,但增幅有限。自中国' 中国的封装需求水平没有西方高,很多设备技术需要国产化。此外,来自发达国家的二手商用回转机械的流入价格低廉,质量也不错,挤压了新型商用回转机械的市场。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书报业萎缩,发达国家商业卷筒纸印刷用纸量逐年大幅减少,卷筒纸在国外扩张的可能性很小。上海电气敢于出手,最重要的是要依托中国这个还在快速增长的巨大市场。诚然,在城镇化和人口红利释放的影响下,中国确实处于高速增长期。后金融危机时代,在美国、日本、欧元区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更加强劲。但谁知道这会持续多久?

因此,尽管上海电气大举收购,取得了领先的技术,但国外市场低迷,国内市场有限,仍存在风险。

(三)并购后整合仍有困难

本次合并后,印刷行业是否会进一步整合尚无定论。至于高斯国际的整合,虽然上海电气有一定的并购经验,但仍需重新审视。

首先,要整合生产结构和规模,调整和控制生产规模和方向,“至少不要扩张”。事实上,在合并之前,甚至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大型设备印刷机制造商似乎已经预见到了市场前景。否则,了解市场深度的印刷设备制造商海德堡不会在2004年出售其业务。 卷筒印刷系统。因此,要谨慎投资,对适合中国市场的包装印刷设备厂家进行改造,减少书报印刷设备的生产。

二是国内企业倾向于减轻被收购企业的人员压力。被收购的高斯国际也面临着工会力量强大、被收购公司在国外被解雇的严格限制等问题。原高斯国际的主要公司分布在美国、法国和日本。高斯国际此前在裁员方面下过很大的功夫。上海电气在外企文化背景下,需要妥善安置大量员工。

三是要整合吸收购买的高新技术。中国工人和我们工人使用相同的图纸,但他们往往无法生产出相同质量的产品;同样的密封条材料,国产几个月就报废了,进口几年也不错。这个问题表明:不只是购买技术,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中国印刷设备制造能力与国际大企业的差距是全面的。购买技术时,需要具备吸收技术的能力中国印刷厂,在技术之外还要注意工艺、材料、配件甚至专业。印刷业的升级转型,要从最基本的专业做起。

昵称:
内容: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